央企滑铁卢!中交广州楼盘滞销,揭秘楼市避险真相

author 阅读:37 2025-04-18 20:18:27 评论:0

广州中交天െന്ന്:央企光环下的楼市滑铁卢?

惨淡的首开:卖了个位数?

第一次听到业内朋友说中交天െന്ന്这个项目,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。什么?市中心的项目,央企开发的,竟然只卖了个位数?这简直是地产界的黑色幽默。

我赶紧打开阳光家缘,找到中交天െന്ന്的官方销售数据,刺眼的“网签0套”像一记耳光,打在那些盲目迷信央企光环的购房者脸上。这可是拿证开盘小两个月的数据啊!224套房子,一套都没卖出去,这已经不是“有点问题”,而是“问题大了”。

想想这项目,地段是真不错,广州核心区,号称能蹭上新中轴线南延改造的利好。虽然背靠环城高速,噪音是个硬伤,但户型设计、园林景观、甚至连精装标准都挑不出大毛病。开发商为了卖个好价钱,又是大动干戈地开了贝壳渠道,又是砸钱做营销推广,简直是把能做的都做了。可结果呢?门可罗雀,无人问津。这到底是市场太冷,还是购房者嗅到了更深层次的风险?

中交地产的“雷”:52亿巨亏与退市危机

粉饰太平下的财务黑洞

答案恐怕不仅仅在项目本身。拨开“中交”这块金字招牌的光鲜外衣,是其子公司中交地产难以摆脱的债务泥潭。

就在前几天,中交地产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,全年归母净利润巨亏51.79亿元!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对比一下,2023年亏损26.73亿元,2022年虽然盈利,但也只有区区400万元。如果再往前看,从2019年开始,中交的赚钱能力就已经连续六年大幅下滑,2024年更是创下了公司有史以来亏损的第二高纪录。

更致命的是净资产的缩水。业绩报告显示,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是负的35.79亿元。也就是说,短短一年时间,中交地产就从尚有家底到负债累累,直接触发了“资不抵债”和“退市风险警示”的双重警报!

如今,“中交地产”已经正式降格为“ST中地”,这意味着,如果2025年末,净利润和营收不能达标,净资产不能转正,中交就有彻底从A股退市的风险。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,都是极其罕见的危机信号,何况,中交地产还是一家浓眉大眼的央企。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,自救,刻不容缓。

自救的挣扎:剥离优质资产?

中交地产自救的核心动作之一,就是主动剥离核心业务,将风险高、资金沉淀大的房地产开发业务,逐步“甩给”控股股东——中交房地产集团。

中交天െന്ന്地块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去年8月20日,中交地产的母公司中交房地产集团拿下了海珠区三滘立交地块。按照公司原控股股东的相关约定,下属企业获取新的地产项目后,开发机会将优先提供给中交地产。但是,中交地产拒绝了!

拿地第二天,中交地产发出了《关于放弃相关项目商业机会的公告》,宣布放弃这个地块的优先开发权。官方的解释是,项目投资较大,公司要控风险、重周转。但结合其财务状况来看,更像是自身已无力承担大规模重资产投入,即使面对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稀缺宅地,也只能忍痛“断臂”,把项目开发权交给母公司中交房地产集团,以求保住上市公司主体。

豪赌式“自救”:成败几何?

但是,这个项目就跟中交地产完全没关系了吗?不,公告中的表述,是留了“后门”的——“现阶段,该项目由地产集团代为培育,在该项目条件成熟时,再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是否行使优先收购权。”

也就是说,中交地产是不愿意承担项目开发的投入,但如果项目押对了宝,卖得不错,回款顺利,中交地产还是很愿意把项目收回囊中,救一把自家虚弱的报表的。只可惜……项目的首开情况,大家都看到了。

天െന്ന്困局:母公司的阴影?

品牌与信任危机:谁为央企背书?

那么,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。中交天െന്ന്开盘遇冷,仅仅是巧合吗?虽然项目的直接开发主体是中交房地产集团,但事实上,顶着同一顶“中交”的帽子,无论是在财务上还是品牌信誉上,母公司都难以与陷入巨亏、甚至濒临退市的中交地产真正切割。

尤其是在财务上,面对中交地产两年亏损80亿的窟窿,集团层面是否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“填坑”?是否会挤压对其他项目,包括对天െന്ന്的投入,影响后续的开发进度,甚至工程质量和交付保障?

资金链与工程质量:购房者的担忧

我不确定,或许不会。但对于购房者而言,可选项太多了,即使是广州核心区,也完全不缺新盘。在开发商风险频发的当下,他们自然会更趋利避害,选择那些财务稳健、口碑良好、风险更低的开发商和项目。中交天െന്ന്的关联方风险,在激烈的竞争中,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Bug。

开盘不利,或许正是市场信心的直观反映。

市场的无情:避险情绪蔓延

这也或许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——在如今这种大逃杀的环境下,拖着一个虚弱的子公司,即使贵为中交房地产这种央企,也很难交出一个让人完全放心的强势项目。而在中交天െന്ന്隔壁,是尚在蓄客,还未开盘的绿城凤起臻园。接下来,压力就给到凤起臻园了。

楼市大逃杀:央企光环不再是万能药?

绿城凤起臻园:下一个压力测试?

绿城凤起臻园,同样占据着广州核心地段,同样有着不俗的产品力。但与中交天െന്ന്不同的是,绿城在购房者心中的口碑和品牌形象,显然要更胜一筹。更重要的是,绿城鲜有债务危机缠身的负面新闻,财务状况也相对稳健,这无疑会给购房者带来更强的安全感。

然而,在整体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,即使是绿城,也难免会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。凤起臻园能否在天െന്ന്的阴影下成功突围,将是对市场信心的又一次重要检验。如果说天െന്ന്的遇冷是给央企光环敲响了一记警钟,那么凤起臻园的表现,或许将预示着购房者对高品质、稳健型房企的真正需求。

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的广州楼市,甚至整个中国楼市,都将进入一个更加残酷的“价值重估”阶段。购房者会更加理性,更加挑剔,也更加注重风险控制。只有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房企,才能在这一轮洗牌中脱颖而出。而那些试图依靠背景和光环蒙混过关的项目,终将难逃被市场抛弃的命运。 市场已经变了,开发商们,是时候醒醒了。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