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瘦成“骷髅”?减肥神药GLP-1RA竟是肌肉杀手,ActR阻断剂成救命稻草!》
GLP-1RA减肥“副作用”意外催生新药需求?——ActR通路阻断剂的崛起
肌肉萎缩:被忽视的健康危机
提到肌肉萎缩,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渐冻症(ALS)患者无力瘫痪的画面。然而,肌肉萎缩远非罕见病专利,它正悄无声息地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,尤其是在“以瘦为美”的畸形审美和“降重”大潮下。从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(如脊髓性肌萎缩SMA、杜氏肌营养不良DMD)患者的痛苦挣扎,到癌症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日渐消瘦,再到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导致的肌肉流失,甚至包括那些追求快速减肥,迷恋GLP-1RA类药物的人群,都面临着肌肉萎缩的风险。
肌肉不仅仅是力量的象征,它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代谢、免疫、骨骼健康乃至生存质量。肌肉流失带来的不仅仅是虚弱无力,更是全因死亡风险的显著提升。与其说肌肉萎缩是一种疾病,不如说它是衰老、疾病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。然而,长期以来,人们对肌肉萎缩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,相关的治疗手段也相对匮乏。
ActR通路:肌肉生长的“刹车片”?
如果说肌肉萎缩是一场悄无声息的破坏,那么ActR(激活素受体)通路则扮演了这场破坏中的关键角色。作为TGF-β超家族的重要成员,Activin A、Myostatin(GDF8)和GDF11就像肌肉生长的“刹车片”,它们通过ActR通路抑制肌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。其中,Myostatin的研究最为深入,它与ActR结合后激活Smad2/3信号通路,直接阻碍肌肉的合成。
可以想象,如果能解除ActR通路对肌肉生长的抑制,或许就能为肌肉萎缩患者带来新的希望。这正是ActR通路阻断剂研发的理论基础。通过阻断ActR通路,我们可以解除肌肉生长的“封印”,促进肌肉再生,从而改善肌肉萎缩的症状。
ActR通路阻断:一场“军备竞赛”
正因如此,ActR通路阻断剂的研发领域正变得异常火热,各大药企纷纷入局,试图抢占先机。目前,主流的通路阻断策略主要分为四类:
- I型受体抑制剂: 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,通过抑制ActR下游信号传导来发挥作用。
- II型受体抗体: 以单克隆抗体为主,直接阻断ActRIIA/B的受体结合域,阻止配体与受体的结合。礼来的Bimagrumab和来凯医药的LAE102是其中的代表药物。
- 配体陷阱: 充当“诱饵”,与ActR配体结合,阻止其与受体结合,代表药物有默沙东/Acceleron Pharma的Sotatercept和Acceleron的Luspatercept。
- 配体选择性抑制剂: 更加精准地与Myostatin等特定配体结合,阻断其与相应受体的结合,Regeneron的Trevogrumab、BIOHAVEN的Taldefgrobep、Regeneron的Garetosmab、ScholarRock的Apitegromab以及罗氏的GYM329等均属于此类。
这些策略各有千秋,但最终目的都是解除ActR通路对肌肉生长的抑制。各家药企也在积极推进临床试验,期待早日获得积极数据,为肌肉萎缩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。
GLP-1RA“瘦身神话”背后的隐忧
近年来,GLP-1RA类药物凭借其显著的降糖和减重效果,迅速风靡全球,成为“瘦身神药”。然而,在享受体重下降带来的喜悦时,人们往往忽视了GLP-1RA类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——肌肉流失。
研究表明,GLP-1RA疗法会导致使用者约25-40%的肌肉流失。这对于原本就存在肌肉流失风险的老年人群和减重人群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许多人为了追求快速减肥,盲目使用GLP-1RA类药物,甚至不配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,进一步加剧了肌肉流失的风险。
GLP-1RA类药物带来的肌肉流失问题,无疑为ActR通路阻断剂的市场需求埋下了伏笔。未来,或许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:人们在服用GLP-1RA类药物减肥的同时,也需要服用ActR通路阻断剂来保护肌肉,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。
增肌治疗: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?
考虑到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、老年人群和减重人群对增肌治疗的巨大需求,ActR通路阻断剂的市场前景无疑是十分广阔的。以SMA为例,尽管SMN靶向治疗药物已经上市,但患者仍然面临肌无力的问题,需要肌肉靶向治疗来进一步改善症状。目前,全球SMA药物的销售额已经达到45亿美元左右,而肌肉靶向治疗药物的市场潜力仍然有待挖掘。
更重要的是,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美的追求,对增肌治疗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。未来,ActR通路阻断剂或许不仅仅是治疗肌肉萎缩的药物,更可能成为一种改善生活质量、延缓衰老的“保健品”。
国内药企:追赶浪潮,还是另辟蹊径?
面对ActR通路阻断剂的研发热潮,国内药企也纷纷加入战局。来凯医药和宜明昂科等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相关资产,试图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分一杯羹。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ActR通路阻断剂的研发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例如,如何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安全性,如何选择合适的适应症,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临床试验等等。国内药企在追赶浪潮的同时,更需要冷静思考,结合自身优势,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。
是跟随国际药企的脚步,专注于已有的靶点和策略?还是另辟蹊径,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ActR通路阻断剂?这将是摆在每一个国内药企面前的难题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